小鄧和丈夫在中南醫院病房
昨日,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血液科病房,27歲的小鄧躺在床上,時不時抬眼,看看守在床邊的丈夫。
小鄧是一名護士,也是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(俗稱捐髓)志愿者。為了救治一名湖南的血液病青年,當天上午她捐出了200毫升造血干細胞。她也因此成為英山縣首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。
她的決定獲全家支持
小鄧生于1995年,是英山縣一家醫院的護士。平時她就是個熱心腸,看到誰需要幫一把,總會主動上前相助。去年3月31日,她在當地參加無償獻血活動時,了解到造血干細胞捐獻的相關信息后,現場加入了中華骨髓庫,成為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。
她回憶說,當時自己并沒多想,只是聽說有很多患者在苦苦等待配型,而配型成功的概率又很低,約是十萬分之一。于是她認為,能多一個人加入捐獻隊伍,就能給等待救治的人多一點機會。
今年2月19日,小鄧接到了黃岡市紅十字會的電話,得知她與一名白血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?!拔液芤馔?,沒想到這么快就配上型了?!毙∴囌f,當時除了意外還有點小激動,被問愿不愿意捐獻的時候,她毫不猶豫地回復:愿意!
小鄧表示,她和姐姐都是護士,身為醫護人員,姐妹倆非常懂得生命的珍貴。而在她的家庭中,包括公公在內,多名家人會定期參與無償獻血,“我相信家里人不會反對我的?!?/p>
當天她就告訴了家里人,自己要去捐獻造血干細胞。也如她所料,全家沒有一個人反對。
有了這樣堅強的后盾,小鄧勇敢開啟了捐獻歷程,在經過一系列前期準備工作后,4月13日,她來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,做捐獻前的最后的準備。
小鄧的丈夫也專門請了假,全程隨行,陪同妻子完成心愿。
很幸運成“英山第一人”
19日上午,小鄧如約來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血液科病房。
8時許,采集正式開始。聽著機器運轉的輕微聲響,小鄧顯得非常從容。她的丈夫也守在床邊。
約5個小時后,她捐出了200毫升造血干細胞懸液。這袋寶貴的生命種子,隨后交由中華骨髓庫工作人員送往湖南,用于拯救一名患有白血病的青年。
“一想到我做這一件小事,就能挽救一條生命,我挺激動的?!毙∴囌f,身為一名護士,能讓一名患者有機會擺脫疾病,重新擁有正常的人生,“這事想想,我就開心?!?/p>
小鄧是全國第13097位、也是英山縣首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。聽說自己成了“英山第一人”,她表示,這次捐獻對自己來說也稱得上是一種幸運,“感覺非常值得?!?/p>
據了解,由于這名湖南患者與小鄧存在體重差,她之后還將捐獻100毫升造血干細胞懸液,以保證救治之需。
小鄧陽光積極地表現,讓現場工作人員們也頗為感動。當天,武漢大學中南醫院血液科精心特制了一張“最美英勇志愿者”證書,贈送給小鄧,向她的義舉表達敬意。
中南醫院血液科科室主任周芙玲說,造血干細胞捐獻是可以拯救血液病重癥患者的重要善舉,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了解、支持并且參與到這項公益事業中來,讓更多患者得到有效救治,將愛心和正能量不斷傳遞、擴散出去。(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陳凌燕 通訊員 章晟 丁燕飛)
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主辦    技術支持:荊楚網
投稿郵箱:hbwmwxxbs@vip.163.com    鄂ICP備18025215號